English

地震救援如何快速展开

1998-02-10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记者:丰捷 特邀嘉宾:国家地震局副局长汤泉 我有话说

由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特点,以及预报的难度,防御和减轻震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震之后应急工作是否及时、有效。前不久发生在张北—尚义地区的6.2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损失,但由于地震发生后应急工作快速、有效、有序地展开,为救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稳定了人心。

记者:前不久发生在河北张家口市西北张北—尚义地区的6.2级地震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但地震发生后快速、有效、有序的地震应急工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不仅为救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同时也起到了很好的稳定人心的作用。我想现在很多人感兴趣的是地震应急工作究竟是如何组织起来的。

汤泉:我可以列一张时间表:这次地震发生在星期六,当时只有一名工作人员在国家地震局值班室值班。11∶50,值班员感到强烈的晃动,随后就有大量市民和有关单位人员来电询问震情;12∶20,国家地震局正副两位局长赶到地震局处理震情;12∶25,震情值班室报告,11∶50张家口西北尚义县发生6.2级地震;12∶40—12∶50,按照“国家地震局机关地震应急方案及工作程序”的要求,有关人员陆续到达工作岗位,国家地震局启动“大震应急指挥支持系统”,并开通了有关职能部门电话;13∶30,国家地震局一名副局长率工作组前往地震灾区;14点,召开紧急会商会;14∶05,国家地震局的震情通告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17∶30,现场工作组抵达张北县。

在地震灾区,河北省和张家口市的地震应急工作同样进行得迅速而有序。地震发生后,张家口市委副书记和副市长立即赶到了张家口市地震局,并很快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在抗震救灾指挥部的部署下,市委、市政府领导带领有关部门负责人立即赶赴灾区现场,市政府组织的12个医疗队也迅速前往灾区;张北县也在地震发生后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组,组织5个医疗队和5个治安组赶赴灾区;与此同时,河北省也成立了省抗震救灾指挥部,由省委副书记任总指挥,当日13点就启程赶赴灾区。地震发生当晚19点半,北京军区也召开抗震救灾工作紧急会议,成立了救灾工作组,并于当日22点赶赴灾区。这样,救灾工作在各级组织、各个部门的协调配合参与下全面铺开。

记者:从这次张北—尚义地震看,地震应急工作的确至关重要,那么我国在组织地震应急中主要采取哪些手段,有哪些规定呢?

汤泉:由于地震灾害的突发性特点,以及地震预报的难度,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震应急工作是否及时、有效。从国内外对一些地震事件的处理看,应急工作不及时、不恰当会引起相当的混乱,相反,及时、恰当的应急工作则可迅速采取多种措施,组织有效的救援,从而减少或避免很多损失。

现阶段的地震应急工作主要集中在以制定地震应急预案为主要内容的临震应急预防和震后应急反应。所谓临震应急就是在发布临震预报后采取的应急防御措施,比如去年1—4月新疆伽释地区的7次地震中,其中4月16日发生的6.3、6.4级地震,地震部门就做出了临震预报,当地政府在得到通知后马上采取了疏散群众等应急措施,结果虽然地震发生后倒塌了2000多间房子,但没有一个人死亡。当然,根据我们目前的地震科技水平,准确的地震预报还难以做到,所以现在主要的应急工作还立足于震后的迅速救援。不过,无论是临震应急还是震后应急,制定地震应急预案在整个应急工作中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地震应急预案的制定正日益广泛地向前推进。国家的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已按照《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制定;国务院有关部门结合本部门的职责制定了部门的应急预案;地方各级政府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也制定了地方的地震应急预案,以确保应急活动和措施的顺利实施。实践证明,应急预案确实在地震救援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有的地方是在接受了深刻教训后才认识到这一点的。

记者:看来,有没有应急预案确实不一样。

汤泉:对。近年来发生的一些破坏性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应急预案都发挥了积极作用。例如,1990年甘肃天祝—景泰地震,1996年内蒙古包头西6.4级地震等,就是因为早有了应急预案,当地领导及相关人员都在最短时间内赶到了工作现场,抗震救灾指挥部也在很短的时间里组织起抗震救灾工作。

记者:应急预案都包括哪些内容呢?

汤泉:根据去年12月29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规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主要包括:应急机构的组成和职责;应急通信保障;抢险救援人员的组织和资金、物资的准备;应急、救助装备和准备;灾害评估准备和应急行动方案。现在许多地方制定的应急预案都责任到人,这就保障了地震应急工作能顺利有效地进行。比如,这次张北—尚义地震,国家地震局的应急人员就是在30多分钟后全部集结到位的。

从1995年4月1日起,我们主要依据《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实施地震应急工作,今年3月1日,《防震减灾法》将正式施行,它将为地震应急工作及时有效地进行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摄影:本报记者蔡闯)e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